User:Andrew41314/沙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食品安全是一門跨学科领域,專門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儲及销售等步骤中,各方能如何保障食品衛生與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及防范食物中毒。探討者透過科學方法對於可能造成消費者健康危害的項目進行風險分析,進而制定出確保食品安全的管制措施,以食品安全措施來排除或減低對於消費者生命、健康的風險,是食品安全的核心。

自動化無人生產線減少污染

相關組織[编辑]

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農糧組織[编辑]

食品安全的維護受到世界衛生組織以及世界農糧組織之重視。它們於1963年共同成立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1],針對保護消費者健康及確保食品貿易之公平進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負責制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準則及最佳行為規範,目前有185個會員國。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信託基金會為幫助國際標準落實全球化,達到世界各國的普遍參與,尤其協助發展中國家及經濟轉型國家。CAC信託基金會,每年都會針對其所贊助支持的發展中國家及經濟轉型國家英语Transition economy的食品安全效能進行分析,並提出改善建議,採取務實的方式協助各國能夠達到最大的參與。

食品法典委員會是目前國際上權威的食品安全標準制定機構,本身不具有國際法人格,每年召開CAC大會對於重要標準的採納進行討論,但有眾多隸屬機構,稱為法典委員會(Codex Committee),針對特定項目進行標準草擬制定,最後才會提交CAC大會通過。

美國[编辑]

美國的食品安全體系受到聯邦、州與地方官署三種層級的監管。聯邦層級的管制來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其法源依據主要來自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即美國法典第21篇)與公共健康法案第361號條款,FDA頒布食品法典(FDA Food code)[2],並負責管理美國境內生產或進口之食品藥品疫苗......等,同時調查各州公共衛生條件與進行疾病控制。而美國的各級政府的監管機構則使用FDA食品法典來制定符合國家食品法規政策的食品安全規則,如幾個主要生產新鮮水果和蔬菜的州(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和佛羅里達州等)都有自己的國家規範來測試農藥殘留的產品[3]

歐州聯盟[编辑]

歐盟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由歐盟執行委員會(The European Commission)下的歐盟健康暨食品安全總署(DG SANTE)負責。DG SANTE下有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負責風險評估,食物鏈與動物健康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the Food Chain and Animal Health)負責法規起草與規劃,以及食品安全及獸醫辦公室(FVO)對於歐盟旗下28個會員國進行食品安全查核與評估,並促進各會員國間的合作。

歐盟的法規層級分為以下三種:規章(Regulation)對歐盟會員國產生效力;指令(Directives)為會員國須遵守執行指導原則;而決定(Decisions)針對特定領域所制定。在此法律體系下,歐洲食品安全局主要執行食品及飼料基本法(178/2002規章)[4]

中國[编辑]

隨著改革開放與經濟成長,中國農業日漸開始重是食品安全相關的議題。於2003年中國大陸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改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成立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政府部門,經過近幾年的改組後,現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與其他相關部門綜合協調。[5]但是,似乎相關法規並不為業界所熟知。標示為“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或“無污染”食品等的產品並未得到貿易商或相關機構認可,且許多人對其含義也不清楚。一項由世界銀行對於中國蔬果產業是否遵循食品安全要求的研究顯示,雖然中國食品安全近年已不斷改進,但情況遠非令人滿意,「許多國際標準尚未得到執行,而現行許多國際標準不能達到要求。監督能力不足,且食品安全意識和食品安全監測薄弱。」[6]近年來,也發生許多令人遺憾的食品安全事件(詳見中國大陸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亞洲其他地區,傳統的市場機制幾乎無法為農民提供改善食品質量或安全性的動機,因為他們的產品在經過盤商時往往與其他標準產品組合在一起。因此,農民團體與貿易商或最終買家(如超市)之間,若能建立直接聯繫,即可以避免這一問題。同時,政府需要投資經費來改善許多市場的狀況。批發市場也需要研究如何有效管理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水果和蔬菜。[7]

台灣[编辑]

台灣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以世界衛生組織的促進食品安全的指導原則,訂定出GMP制度(良好作業規範)與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並建立食品安全管制系統與餐飲業HACCP認證標章[8]。與管理食品安全相關的政府單位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生「食藥署」),自2010成立以來致力於監督與管控台灣的食品安全環境。

台灣人民自1979年米糠油事件爆發以來,漸漸關注食品安全議題;於食藥署成立以後,陸續爆發塑化劑事件毒澱粉事件與毒雞蛋事件等,使得台灣社會大眾及輿論都對於政府治理與食品相關產業的能力產生不信任感。[9]

米糠油事件[编辑]

米糠油事件可以算是引發台灣民眾關心食品安全首例,爆發於1979年彰化縣的彰化油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該事件有2種說法,一是該公司在製造米糠油的過程中為了要去除雜質和雜色,故反覆不斷加熱多氯聯苯所製的加熱管,然加熱管有裂痕,故多氯聯苯在米糠油製造過程中滲入油裡而造成污染;有另種說法是裝有米糠油的油桶因先前裝有多氯聯苯,在米糠油裝入前又沒有經過適當清洗,故造成米糠油中混有多氯聯苯進而汙染油品。

因多氯聯苯不易被人體代謝,故人一旦吃進多氯聯苯後會累積在人體中並造成免疫系統生殖器毒性、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問題,其中,典型症狀有氯痤瘡手腳麻木、指甲與皮膚變色、智力與體力發展遲緩、注意力不集中、攻擊性行為等,再者,母體會透過胎盤或哺乳行為將多氯聯苯傳到胎兒與嬰孩身上,所以至今,當時受米糠油毒害的民眾與其子女體內仍有多氯聯苯且深受其害。

塑化劑事件[编辑]

塑化劑事件是台灣在2011年裡最大宗的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塑化劑事件原本是食藥署某位楊姓技正為了要測藥品內有無添加毒品而將檢體送進檢驗室,然從檢測數據上雖沒看到毒品但卻看到非法添加的塑化劑,進而追查至上下游廠商。之所以塑化劑事件嚴重影響台灣,迄因上游廠商將這些摻有非法塑化劑的製品廣泛賣給飲料製造商、手搖杯飲品店、食品製造商甚至是科技公司。

業者之所以會使用非法塑化劑來取代合法的起雲劑是因塑化劑的成本相對便宜,但對於人體健康方面,起雲劑較塑化劑易被排出人體,即塑化劑不易被人體代謝。塑化劑主要影響有男性有女性化的現象、女性早熟,這可能使得不孕症與生育率降低,再者,長期食用塑化劑會干擾人體內分泌,易罹患心血管、肝臟、泌尿、影響心臟功能,導致器官致癌,也會對人的免疫系統、消化系統都會造成慢性傷害。

毒澱粉事件[编辑]

毒澱粉事件發生於2013年,其是因業者違法添加工業原料-順丁烯二酸(或順丁烯二酸酐)調製而成的化製澱粉,之所以會添加順丁烯二酸,是因該物質加入食物後,食物可以久煮不爛,故業者違法添加在澱粉類食品中,如:粉圓、粄條、地瓜粉等食品中。

順丁烯二酸本是工業上拿來作為黏著劑與樹脂原料,目前是被禁止添加進食品中,是因順丁烯二酸可能對腎臟有危害,雖然不會有急性症狀,但長期暴露下可能會導致腎衰竭

毒雞蛋事件[编辑]

台灣於2017年爆發毒雞蛋事件,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歐盟在雞蛋中也驗出了超標的芬普尼,除了進口至台灣的雞蛋內被驗出芬普尼外,國產雞蛋同樣也被驗出超標的芬普尼,此因國內部分雞農為了要除蟲、除蝨,所以誤用、違法使用含有芬普尼的農藥並將其噴灑在牧場內或雞隻上藉以感染雞隻與雞蛋,在台灣農業中,噴灑含有芬普尼的農藥已行之有年。

芬普尼對於健康成人來說危害並不大,但對於老弱婦孺者的安全性評估尚不完善,但影響最大的是環境中的昆蟲、水生動物與鳥類,是環境中的有毒物質。

食品汙染[编辑]

食品汙染議題是討論食品安全時不可忽視的一大環節。食品在生產、運送、包裝、貯存、銷售或是烹飪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汙染,且這些汙染不只可導致人體危害,對於其他動植物環境亦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汙染源可能是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的污染。[10]

物理性汙染[编辑]

物理性汙染是由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食品汙染,也就是異物進入食物所引起的汙染。

常見的物理性汙染源(異物):指甲頭髮、塑膠製品碎屑、玻璃與珠寶金屬碎片等,若異物是細菌害蟲,則有可能引發物理性汙染兼生物性汙染。

化學性汙染[编辑]

化學性汙染是指食物被天然或人造化學物質污染時所發生之食品污染,和人為且刻意的下毒不同的是化學性汙染是無意間被添加進食品中。

常見的天然化學性汙染源:天然毒素,如毒蘑菇、生物鹼、氰酐……等。

常見的人造化學性汙染源:殺蟲劑除草劑、未經批准的食品添加物與環境汙染(水、空氣與土壤受到汙染)。

生物性汙染[编辑]

生物性汙染是指被生物體產生的物質所污染的食物,汙染源有人類、囓齒動物、害蟲微生物,包含細菌汙染、病毒汙染、寄生蟲汙染,其中,細菌汙染是全世界食物中毒的最常見原因,迄因細菌易存在於環境中。

常見生物性汙染源:大腸桿菌(細菌性汙染)、阿米巴原蟲(寄生蟲汙染)……等。

傳染源的挑戰[编辑]

食品傳染源(food-borne diseases)因國際食品貿易的發達,散佈到世界各地。目前食品安全所面臨無法預測的挑戰[11],來自於以下幾點:

  1. 食品生產、製造與供應的變化;
  1. 環境變化造成食品汙染
  1. 由各國所爆發之食品傳染源;
  1. 新型微生物、毒物及抗藥性;
  1. 新興與不同的食品汙染,例如由食品包裝所造成的汙染等。

参见[编辑]

相關文獻[编辑]

  • 羅伯特·沃克. 邱文寶(翻譯) , 编. What Einstein told his cook 2 : Further Adventures in Kitchen Science [鮭魚先生,你好色!]. 臉譜出版社(三言社製作,城邦文化發行). 2006-10-19. ISBN 978-986-758-145-7 (中文). (繁體中文)
  • 周琦淳、莊培梃、黃大維、李亞潔、張家瑋、黃姵嘉、洪瑀彤、魏中帆、王紀新. 《圖解食品安全全書》(最新修訂版) 第3版. 臺灣: 易博士出版社(城邦文化). 2013-07-06 [2009]. ISBN 978-986-643-448-8 (中文). (繁體中文)

參考資料[编辑]

  1. ^ http://www.fao.org/fao-who-codexalimentarius/about-codex/en/
  2. ^ Nutrition, 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FDA Food Code. FDA. 2019-06-07 [2019-06-12] (英语). 
  3. ^ https://www.cdpr.ca.gov/docs/dept/factshts/residu2.pdf
  4. ^ 歐盟食品安全管理(農委會). www.coa.gov.tw. [2019-06-12]. 
  5.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019/06/17]. 
  6. ^ van der Meer, Cornelius. China's compliance with food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 : promoting food safety, competitiveness, and poverty reduction (39766): 1–372. 2006-01-01 (中文). 
  7. ^ Shepherd, A. W. Quality and safety in the traditional horticultural marketing chains of Asia.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arketing and Finance Occasional Paper (FAO). 2006 (English). 
  8. ^ Wang, Fu-jin (shi pin ke xue); 汪復進 (食品科學). HACCP : li lun yu shi wu = HACCP : Theory and practice. Chu ban. Tai bei xian zhong he shi: Xin wen jing kai fa https://www.worldcat.org/oclc/429428873. 2007.08. ISBN 9789861506913. OCLC 429428873.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9. ^ 任, 德寬. 事實與規範之間:臺灣食安風暴之後,政府管制作為的調整策略.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2018. ISBN 9789576192388(PDF)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10. ^ 食品安全. www.who.int. [2019-06-18] (中文). 
  11.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