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Andrew41314/沙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食品安全是一门跨学科领域,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及销售等步骤中,各方能如何保障食品卫生与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及防范食物中毒。探讨者透过科学方法对于可能造成消费者健康危害的项目进行风险分析,进而制定出确保食品安全的管制措施,以食品安全措施来排除或减低对于消费者生命、健康的风险,是食品安全的核心。

自动化无人生产线减少污染

相关组织[编辑]

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农粮组织[编辑]

食品安全的维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世界农粮组织之重视。它们于1963年共同成立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1],针对保护消费者健康及确保食品贸易之公平进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负责制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准则及最佳行为规范,目前有185个会员国。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信托基金会为帮助国际标准落实全球化,达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参与,尤其协助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CAC信托基金会,每年都会针对其所赞助支持的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英语Transition economy的食品安全效能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采取务实的方式协助各国能够达到最大的参与。

食品法典委员会是目前国际上权威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机构,本身不具有国际法人格,每年召开CAC大会对于重要标准的采纳进行讨论,但有众多隶属机构,称为法典委员会(Codex Committee),针对特定项目进行标准草拟制定,最后才会提交CAC大会通过。

美国[编辑]

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受到联邦、州与地方官署三种层级的监管。联邦层级的管制来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其法源依据主要来自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即美国法典第21篇)与公共健康法案第361号条款,FDA颁布食品法典(FDA Food code)[2],并负责管理美国境内生产或进口之食品药品疫苗......等,同时调查各州公共卫生条件与进行疾病控制。而美国的各级政府的监管机构则使用FDA食品法典来制定符合国家食品法规政策的食品安全规则,如几个主要生产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州(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和佛罗里达州等)都有自己的国家规范来测试农药残留的产品[3]

欧州联盟[编辑]

欧盟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由欧盟执行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ssion)下的欧盟健康暨食品安全总署(DG SANTE)负责。DG SANTE下有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风险评估,食物链与动物健康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on the Food Chain and Animal Health)负责法规起草与规划,以及食品安全及兽医办公室(FVO)对于欧盟旗下28个会员国进行食品安全查核与评估,并促进各会员国间的合作。

欧盟的法规层级分为以下三种:规章(Regulation)对欧盟会员国产生效力;指令(Directives)为会员国须遵守执行指导原则;而决定(Decisions)针对特定领域所制定。在此法律体系下,欧洲食品安全局主要执行食品及饲料基本法(178/2002规章)[4]

中国[编辑]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成长,中国农业日渐开始重是食品安全相关的议题。于2003年中国大陆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成立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政府部门,经过近几年的改组后,现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与其他相关部门综合协调。[5]但是,似乎相关法规并不为业界所熟知。标示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无污染”食品等的产品并未得到贸易商或相关机构认可,且许多人对其含义也不清楚。一项由世界银行对于中国蔬果产业是否遵循食品安全要求的研究显示,虽然中国食品安全近年已不断改进,但情况远非令人满意,“许多国际标准尚未得到执行,而现行许多国际标准不能达到要求。监督能力不足,且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监测薄弱。”[6]近年来,也发生许多令人遗憾的食品安全事件(详见中国大陆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亚洲其他地区,传统的市场机制几乎无法为农民提供改善食品质量或安全性的动机,因为他们的产品在经过盘商时往往与其他标准产品组合在一起。因此,农民团体与贸易商或最终买家(如超市)之间,若能建立直接联系,即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同时,政府需要投资经费来改善许多市场的状况。批发市场也需要研究如何有效管理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水果和蔬菜。[7]

台湾[编辑]

台湾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以世界卫生组织的促进食品安全的指导原则,订定出GMP制度(良好作业规范)与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点),并建立食品安全管制系统与餐饮业HACCP认证标章[8]。与管理食品安全相关的政府单位为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简生“食药署”),自2010成立以来致力于监督与管控台湾的食品安全环境。

台湾人民自1979年米糠油事件爆发以来,渐渐关注食品安全议题;于食药署成立以后,陆续爆发塑化剂事件毒淀粉事件与毒鸡蛋事件等,使得台湾社会大众及舆论都对于政府治理与食品相关产业的能力产生不信任感。[9]

米糠油事件[编辑]

米糠油事件可以算是引发台湾民众关心食品安全首例,爆发于1979年彰化县的彰化油脂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该事件有2种说法,一是该公司在制造米糠油的过程中为了要去除杂质和杂色,故反复不断加热多氯联苯所制的加热管,然加热管有裂痕,故多氯联苯在米糠油制造过程中渗入油里而造成污染;有另种说法是装有米糠油的油桶因先前装有多氯联苯,在米糠油装入前又没有经过适当清洗,故造成米糠油中混有多氯联苯进而污染油品。

因多氯联苯不易被人体代谢,故人一旦吃进多氯联苯后会累积在人体中并造成免疫系统生殖器毒性、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问题,其中,典型症状有氯痤疮手脚麻木、指甲与皮肤变色、智力与体力发展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行为等,再者,母体会透过胎盘或哺乳行为将多氯联苯传到胎儿与婴孩身上,所以至今,当时受米糠油毒害的民众与其子女体内仍有多氯联苯且深受其害。

塑化剂事件[编辑]

塑化剂事件是台湾在2011年里最大宗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塑化剂事件原本是食药署某位杨姓技正为了要测药品内有无添加毒品而将检体送进检验室,然从检测数据上虽没看到毒品但却看到非法添加的塑化剂,进而追查至上下游厂商。之所以塑化剂事件严重影响台湾,迄因上游厂商将这些掺有非法塑化剂的制品广泛卖给饮料制造商、手摇杯饮品店、食品制造商甚至是科技公司。

业者之所以会使用非法塑化剂来取代合法的起云剂是因塑化剂的成本相对便宜,但对于人体健康方面,起云剂较塑化剂易被排出人体,即塑化剂不易被人体代谢。塑化剂主要影响有男性有女性化的现象、女性早熟,这可能使得不孕症与生育率降低,再者,长期食用塑化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易罹患心血管、肝脏、泌尿、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器官致癌,也会对人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都会造成慢性伤害。

毒淀粉事件[编辑]

毒淀粉事件发生于2013年,其是因业者违法添加工业原料-顺丁烯二酸(或顺丁烯二酸酐)调制而成的化制淀粉,之所以会添加顺丁烯二酸,是因该物质加入食物后,食物可以久煮不烂,故业者违法添加在淀粉类食品中,如:粉圆、粄条、地瓜粉等食品中。

顺丁烯二酸本是工业上拿来作为黏着剂与树脂原料,目前是被禁止添加进食品中,是因顺丁烯二酸可能对肾脏有危害,虽然不会有急性症状,但长期暴露下可能会导致肾衰竭

毒鸡蛋事件[编辑]

台湾于2017年爆发毒鸡蛋事件,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欧盟在鸡蛋中也验出了超标的芬普尼,除了进口至台湾的鸡蛋内被验出芬普尼外,国产鸡蛋同样也被验出超标的芬普尼,此因国内部分鸡农为了要除虫、除虱,所以误用、违法使用含有芬普尼的农药并将其喷洒在牧场内或鸡只上藉以感染鸡只与鸡蛋,在台湾农业中,喷洒含有芬普尼的农药已行之有年。

芬普尼对于健康成人来说危害并不大,但对于老弱妇孺者的安全性评估尚不完善,但影响最大的是环境中的昆虫、水生动物与鸟类,是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食品污染[编辑]

食品污染议题是讨论食品安全时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食品在生产、运送、包装、贮存、销售或是烹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污染,且这些污染不只可导致人体危害,对于其他动植物环境亦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污染源可能是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污染。[10]

物理性污染[编辑]

物理性污染是由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食品污染,也就是异物进入食物所引起的污染。

常见的物理性污染源(异物):指甲头发、塑胶制品碎屑、玻璃与珠宝金属碎片等,若异物是细菌害虫,则有可能引发物理性污染兼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编辑]

化学性污染是指食物被天然或人造化学物质污染时所发生之食品污染,和人为且刻意的下毒不同的是化学性污染是无意间被添加进食品中。

常见的天然化学性污染源:天然毒素,如毒蘑菇、生物碱、氰酐……等。

常见的人造化学性污染源:杀虫剂除草剂、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物与环境污染(水、空气与土壤受到污染)。

生物性污染[编辑]

生物性污染是指被生物体产生的物质所污染的食物,污染源有人类、啮齿动物、害虫微生物,包含细菌污染、病毒污染、寄生虫污染,其中,细菌污染是全世界食物中毒的最常见原因,迄因细菌易存在于环境中。

常见生物性污染源:大肠杆菌(细菌性污染)、阿米巴原虫(寄生虫污染)……等。

传染源的挑战[编辑]

食品传染源(food-borne diseases)因国际食品贸易的发达,散布到世界各地。目前食品安全所面临无法预测的挑战[11],来自于以下几点:

  1. 食品生产、制造与供应的变化;
  1. 环境变化造成食品污染
  1. 由各国所爆发之食品传染源;
  1. 新型微生物、毒物及抗药性;
  1. 新兴与不同的食品污染,例如由食品包装所造成的污染等。

参见[编辑]

相关文献[编辑]

  • 罗伯特·沃克. 邱文宝(翻译) , 编. What Einstein told his cook 2 : Further Adventures in Kitchen Science [鲑鱼先生,你好色!]. 脸谱出版社(三言社制作,城邦文化发行). 2006-10-19. ISBN 978-986-758-145-7 (中文). (繁体中文)
  • 周琦淳、庄培梃、黄大维、李亚洁、张家玮、黄姵嘉、洪瑀彤、魏中帆、王纪新. 《圖解食品安全全書》(最新修訂版) 第3版. 台湾: 易博士出版社(城邦文化). 2013-07-06 [2009]. ISBN 978-986-643-448-8 (中文). (繁体中文)

参考资料[编辑]

  1. ^ http://www.fao.org/fao-who-codexalimentarius/about-codex/en/
  2. ^ Nutrition, 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FDA Food Code. FDA. 2019-06-07 [2019-06-12] (英语). 
  3. ^ https://www.cdpr.ca.gov/docs/dept/factshts/residu2.pdf
  4. ^ 歐盟食品安全管理(農委會). www.coa.gov.tw. [2019-06-12]. 
  5.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019/06/17]. 
  6. ^ van der Meer, Cornelius. China's compliance with food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 : promoting food safety, competitiveness, and poverty reduction (39766): 1–372. 2006-01-01 (中文). 
  7. ^ Shepherd, A. W. Quality and safety in the traditional horticultural marketing chains of Asia.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arketing and Finance Occasional Paper (FAO). 2006 (English). 
  8. ^ Wang, Fu-jin (shi pin ke xue); 汪复进 (食品科学). HACCP : li lun yu shi wu = HACCP : Theory and practice. Chu ban. Tai bei xian zhong he shi: Xin wen jing kai fa https://www.worldcat.org/oclc/429428873. 2007.08. ISBN 9789861506913. OCLC 429428873.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9. ^ 任, 德宽. 事實與規範之間:臺灣食安風暴之後,政府管制作為的調整策略. 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信息中心. 2018. ISBN 9789576192388(PDF)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10. ^ 食品安全. www.who.int. [2019-06-18] (中文). 
  11.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