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中国—北马其顿关系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国际关系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国际关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国际关系(含外交)相关主题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欧洲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欧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欧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关于中国外交系列条目中对两岸政权的称呼[编辑]

春卷柯南夫子中国-马其顿关系中主张“FYROM以PRC为中国代表,故模板不用全名可接受,此外其馀各段亦有整合,段名以政权命名甚为奇怪”及“马其顿和两岸均有通商,不标明大陆并无问题。此外不用墨守成规,中国-巴拿马关系也可以做出相应变动。”,意思大概就是以“中国”称呼与该国有正式关系的一方,另一方则使用用正式国名。我虽觉得此方案不妥,但似乎也有点道理,而且在其他条目也的确有类似处理方式。反复思考后决定问其他用户的意见。试问这方案是否真可实行?es91213留言2015年9月21日 (一) 12:16 (UTC)[回复]

我只是说在模版方面这样处理,并非在所有范围都这样处理。WP:BIAS对于海峡两岸属于一个还是两个国家并无定论,所以把台湾对某国关系写入中国与某国关系条目已有争议,只是现阶段绿营支持者没有公开反对而已。另外,除了官方交流,并不建议使用政权名,而外交关系亦不只限于官方交往,还可以包括民间交流;之前看过社群讨论,给我的印象是很多用户都想不到这点。--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9月21日 (一) 12:42 (UTC)[回复]

经过一天思考,我认为“按该国家或国际组织对两岸政权的称呼”可能会有“该国/该组织的百科全书”的倾向,这样仍然会有违反WP:BIAS之嫌。而且严格上来说,这也违反BIAS中““中国”一词不应该与任何单一独立政治实体或政府相同”之规定。所以我个人对这方案倾向(-)反对。再说句题外话,我认为将“两岸与该国事务混在一起”呈现的方式较不恰当。这样“一下是这边一下是那边”的叙述,我想这会给读者在阅读上带来些许不便。es91213留言2015年9月22日 (二) 10:01 (UTC)[回复]

@春卷柯南夫子
es91213留言2015年9月23日 (三) 12:40 (UTC)[回复]

之前我还想到一个办法:在地图和下面的模板栏位同时标示中共、民国和相关外国,模板标题沿用“中国-xx关系”(这就和朝鲜半岛与越南关系条目起初的处理方式是一致的)。不过这样涉及到的后果会更大:修改双边关系地图。目前这类地图通常存放在维基共享资源,而且除了东亚诸语言版本有明确区分地区和所属政权,其他语言大致上都是用“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大致上仍然是相安无事,因此要修改这些地图可能会遇到同样编辑中国外交条目的外国编辑的阻力。除了这个办法,按照WP:BIAS,我想不出有第二个方案,因为本来我的方案也被楼主藉方针否决了,而且我刚才那个新方案仍然有可能引起绿营支持者的不满(见Talk:台湾与澳洲关系;这并不是方针的强制规定可以规避到的问题)。另外,以本国两个政权为本位各自开展关于两国关系的叙述,其实和以中国朝代给中外关系条目内容分期一样,虽然可能有助华人读者理解,不过究竟也是本国中心,甚至是刻意追求政治正确的表现,我不认为分述比散叙有特别优胜的地方。这个问题是我其实并不很想纠缠下去,只是被楼上召唤,不胜其扰,才写下这几句话。--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9月23日 (三) 13:27 (UTC)[回复]
1、中外关系,建议写中国与外国从古至今所有交往历史,唐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顺序写下来。这里的“”应该理解为Sino,这个条目严格来说应该叫“中外关系(史)”,这个史一般都被忽略了,当然也有现在的关系,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没有争议的。2、中华民国与某国的关系,可以另立条目,叫中华民国与某国关系、台湾与某国关系都行,强调一句,前面的中外关系是包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1912-1949),但不包含台湾时期,因为有人认为台湾历史不是中国历史。3、如果要细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国的外交也应当另立门户,但一般都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在中外关系里包含了。4、英文的中俄关系是个很好的例子,有“History of Sino-Russian relations”(中俄关系,中文有)“Sino-Soviet relations”(中苏关系,中文有)“Russia–Taiwan relations”(中华民国与俄罗斯关系,中文有)“Sino-Russian relations since 1991”(中俄1991年以来的关系,中文没有,这个很好,中文应当翻译)。中俄关系英语版History of Sino-Russian relations并没有使用地图,因为它是讲历史上所有的,这点英语比中文清醒。--Fxqf留言2015年9月23日 (三) 14:34 (UTC)[回复]
1、4我没意见。但关于第2项我不知道为何楼上能得出“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没有争议的”的结论,很显然与事实不符。es91213留言2015年9月24日 (四) 14:49 (UTC)[回复]
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没有争议的”这是第1条里,台湾就是现在的中华民国,也应该没争议。--Fxqf留言2015年9月25日 (五) 11:08 (UTC)[回复]
谢谢提醒错误。但我认为有需要提醒楼上,你不认为有争议不代表真的没有争议。日本官员也常常说钓鱼台(尖阁诸岛)主权没争议,难道就真如他们所述?如果没争议,你能解释为何WP:BIAS要求不要将两岸政权当“中国”叙述的理由吗?es91213留言2015年9月26日 (六) 03:21 (UTC)[回复]

我是看不出春卷所谓“本国中心”、“追求政治正确”的现象。BIAS的确没有明确规定这方面来如何撰写,但如果用删去法似乎就只有“将两政权并列”的方法最恰当。说句题外话,本来维基就不可能满足各种意识形态的用户,我认为这也就是要编纂方针的原因。即使是绿营支持者也必须要服从方针。es91213留言2015年9月24日 (四) 14:49 (UTC)[回复]

我也不明白楼主所谓的“删去法”是何物。楼主说的如果是旗帜模板那还受得了,如果说的是内文的话,我就要说明方针没有说明整合处理是错的,是有问题的。大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列国志》丛书部分书目叙述中外关系的段落当中,也是综述中国、台湾和相关国家的交往(虽然他们的叙述有先后次序,大陆在先,台湾在后)。既然综述并非问题,故意把两个政权与某国关系的内容拆开,除了追求政治正确,我就想不到还有甚么合理的原因了。不过刚刚翻查WP:BIAS,本国中心可以容忍。--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9月24日 (四) 15:15 (UTC)[回复]
我所谓的并列并无排除所谓“整合处理”的方式(虽然个人觉得这叙述方式不太好),是我没讲清楚。不论是将二者整合还是分开我都觉得并不违背中立,所以我才说看不出“追求政治正确”的现象。会支持分开叙述的理由我想已经讲的很清楚了。es91213留言2015年9月26日 (六) 03:21 (UTC)[回复]

条目离题[编辑]

文章为介绍中国历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马其顿交往的历史,马其顿曾与台湾(中华民国)建交,使中国与其断交,不过条目中却提及了此事件之外的台湾与马其顿之关系,例如‘马其顿已于2012年4月3日向载有身分证字号的中华民国护照持有者给予免签证待遇,免签证期限最长可达1年’以及‘1999年,由于科索沃问题,北约对南斯拉夫联邦进行空中攻击行动,导致难民大量涌入马其顿。中华民国外交部结合政府及民间于该年四月组成“马其顿境内难民救援团”前往济助,援赠总额约有七百万美元。’--Fitonay留言2017年2月16日 (四) 20:20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国-马其顿关系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9月9日 (六) 03:43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国-马其顿关系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9年1月24日 (四) 08:15 (UTC)[回复]